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不允许学前孩子参加学校以外的兴趣班,是真的吗?

2014-04-18 特特妈咪 特特米拉在德国

谢谢您的关注,也欢迎您的转发。


如果你想继续看特特米拉在德国的原创文章,请为特特妈树起一个保障,把您发现的盗取我的原创文章占为己有的,并擅自更改特特米拉照片水印的出处告诉我,让特特妈有继续码字和上图的动力。谢谢!


本公众号里所有文章和图片皆是原创,任何媒体(含平媒,网煤,电视广播及微信公众号)使用,务必于我联系。没有取得授权而截取文章和图片的任何媒体,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章里所有记录和感受都来自特特妈一家之见,请挑剔者绕行。



网上曾流传过一篇文章,说在德国立法规定,不允许学前孩子上学校以外的兴趣班,无数的朋友来问常年生活在德国的特特妈,是真的吗?特特妈也很惊讶,特地按照文章中提到的德国宪法第七条第六款来查询,找到了这句话的德文出处。


在德国宪法(Grundgesetz)的基本法(Grundrechte)第七条(Artikel 7)的第六款写着:Vorschulen bleiben aufgehoben,直译是“(依然)保留取消学前班”。


那什么是学前班呢,又为何要保留原来的取消学前班的规定呢?来看看德国人对Vorschule(学前班)的两种定义:


第一种,学前班是指的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教育,或者是在幼儿园就接受了小学的教育。


第二种,德国公立小学学制4年,在德意志帝国时代,Vorschule作为另一种教育形式只需要读3年,比普通的小学少1年,读完可以直接进入中学,中学9年,这种Vorschule的收费高昂,只有有钱人才能上得起,而来自富人家庭的孩子会更有优势继续接受大学的教育。


这种私立的学校早已被取缔,而现在的这条法律表明,保留原来的这种取缔。


看来不管是哪种含义的学前班,都并不是指的普通的兴趣班。恰恰相反,德国妈妈和中国妈妈一样花心思的为了孩子们的爱好而积极参加各种兴趣组织。每次相聚在小公园里,妈妈们就是各种的信息交流。



特特妈还怀着特特时就有热心的单位同事建议,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尽量让他们参加一个体育类项目和一个音乐类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


正如特特妈在“和小伙伴一起成长”的文章里所提到的,儿时的玩伴是德国孩子们成长阶段最宝贵的财富。


特特U3幼儿园的好朋友Jago,会在邻居妈妈的带领下,与几个邻居小朋友一起参加周五下午小镇的体育课,而Jago的妈妈则会带着这几个孩子参加周三下午的音乐课,这样轮下来,每个妈妈每周只需要带孩子们出门一次,但孩子们却能参加两三个兴趣班或者在室外玩耍。


这几个小朋友的妈妈更是会尽量让他们就读于同一个幼儿园,这样上下学也可以只由一位妈妈接送,大大地节省了父母们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们还得到了更多与伙伴们玩耍的机会。


结合特特的喜好,尽量按照德国大环境的习惯,特特妈也早早的开始在小镇上寻找适合特特的兴趣班。


周一下午四点半,接了特特和米拉从幼儿园到小镇足球俱乐部的球场。春天到,特特参加了儿童足球队的训练,十来个四到五岁的孩子,每周跟着两个教练踢球。



说是训练,其实就是跑跑步,甩甩腿,两个娃对踢,或者教练守门,十几个孩子一起往球框射门。这样的足球训练一年也才60欧,不求会什么,只因为他喜欢在太阳下奔跑。



与特特同在球场的还有特特U3幼儿园的好朋友Jonas,Jonas的妈妈守在球场边,休息时给Jonas和特特递水,我就不用在这里盯着他了,放下特特,带着米拉在足球场侧面的小公园里边玩儿边等着两个哥哥结束训练。



除了足球训练,每周六的游泳课也是特特喜欢的。


新生儿大概四个月左右,从脖子能够自行挺住开始,就有Baby游泳课,但真正的学习游泳技巧,是从四岁大的孩子开始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爱好倾向,愿意还是不愿意,主要还是遵循孩子的意愿。按照年龄分班,大概十个左右的孩子,12次课90欧。


特特非常喜欢水,但还不太会游。儿童游泳池的水温保持在33度左右,爸爸很放心的和其他家长一起在游泳池相连的玻璃房里等着他。



四岁以上孩子的游泳课不再是以玩儿水为主了,不戴游泳护翼,两次基本功课程后,孩子们肚子上拴着漂浮泡泡进入成人水池,水温也降到了28度。


教练在池边来回的走,孩子们在最靠边的泳道来回的折腾。不求速度,尽量纠正姿势。大概半小时后,孩子们会被教练带到1米台跳水,最后十分钟回到儿童泳池,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做游戏。比如把玩具扔进泳池,鼓励孩子们闷到水里用手去捡,或者老师会抛出一个小球,鼓励孩子们去追这个球。随着手滑动水,球往前漂,孩子们也奋力用不那么标准的姿势争先恐后的去抢,开心极了。


结束的时候,教练Michael会带着孩子们站在岸边隔着泳池向玻璃房挥手鞠躬,谢谢父母们的等待与观看。Michael也是我当年孕妇游泳班的教练,和蔼且资深,可以说小镇上一多半的孩子都是从他手里学会的游泳。


而中文学校是唯一我要求特特参加的。


Nati是特特U3幼儿园的老师,非常赞同特特妈只和孩子说中文的规定,让孩子意识到并养成在家和父母说中文,出门才说德语的习惯,有助于他的头脑里同时储存两种语言方式,也有助于他不会偏重某一门语言。


她甚至说,你不用担心孩子不会说德语,他生活在德国,无处不在的都是德语,你只需要担心,他知道你听得懂德语后而完全不与你用中文交流,等你不管怎么说中文,他都只用德语回答你的时候,再学习中文就晚了。



特特9个月开始在U3幼儿园听德语和英语,并在家里纯中文的环境中长大,他开始说话得很晚,两岁了还只是蹦词。


老师觉得再自然不过了,因为他生活在多语种的环境中,他的大脑一直在犯迷糊,但也一直在分区,同一个东西爸爸妈妈这么说,老师那样说。不仅是特特,班上还有一个美国德国混血儿,一个西班牙男孩儿,一个韩国男孩儿,都开口说话的很晚。


果不其然, 自从满三岁去了大的幼儿园后,特特德语在完全没有爸爸妈妈帮助下突飞猛进,老师也特别欣喜地跟我们说,特特刚来时不怎么吭声,现在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他首先是肯定听懂了才开始说,刚开始蹦词现在是整句整句的往外蹦,有时候还会跟我说,妈妈,你的德语说的不对,应该是这样的... ...


还好,特特中文口语说得不错,爸爸妈妈平时聊天说得一些话也会自然运用,语气和场合都运用的很合适。可是不会写字也不识字是不行的,所以每周一次的中文学习,有一个说中文的集体,有老师的带领,有教材,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愿我儿子将来能读懂三国演义和水浒,看得懂各路笑话,这不是矫情,希望不是奢望。


而每周二上午,幼儿园会安排Taunus地区音乐学校的老师来幼儿园带着孩子们听音乐做游戏,特特因此学会唱好多跑掉的德文歌,让妈妈特别惊喜。周四下午3点,特特和妈妈会提前下幼儿园,接着去小镇的音乐教室玩儿音乐。



说是玩儿音乐,是因为音乐教室不教五线谱,不教乐器,只是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在音乐中画画,听故事和玩儿游戏。



比如老师会带来印第安部落的图画书,给大家讲印第安人如何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有哪些节奏,然后老师用手鼓来教孩子们不同节奏代表的含义,让孩子们分别来模仿,互相猜测不同鼓点的含义,最后还会带领孩子们如何用鼓点的节奏来画这些音乐上的豆芽儿符号。



音乐教室遍及整个法兰克福周边的Taunus地区,不同班级年龄跨度也是从小Baby到上中学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孩子们可以选中自己心爱的乐曲进行正规的音乐学习,而四岁到六岁的孩子则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尝试去接触乐器,感受不同乐器带来的效果,老师会各种的演示,让孩子有机会去触摸并得到启蒙。音乐课按年收费,一个月28欧,四次免费试听机会。


小镇周末时不时会有Kinder Theater儿童剧院活动,由音乐学校各个班级的孩子们来演出,镇上会有告示贴出来,孩子们邀请着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甚至爷爷奶奶来观看演出,怡然是个热闹的节日。


我们选了自己小镇的音乐教室,坐落在幼儿园对面田野旁的教堂里。每次我和特特骑自行车穿过田野时,特特总是快乐的大声尖叫着,微风吹拂在脸上,泥土好香。



报名音乐班时,老师问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特特何时上小学?在得知特特是kann(“可以”=英文的“can”) Kinder(儿童)时,解释道:分班原则是,上本地小镇的音乐教室,尽量不跨区,一个班级的孩子都是一样大,基本上是2009年出生的,会在同一年上同一所小学,他们彼此认识彼此熟悉,所有的进度是一样的,这是最完美的。但因为特特出生在11月,不是muss("必须"=英文的“must”)Kinder(儿童),意味着,不一定能在九月入小学,所以有可能在差两个月满六岁或者差两个月满七岁时入学,那么我们家长在给他选择音乐班时也需要考虑好,是跟着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上课还是小一些的孩子在一起。


你看,又回到德国人在幼儿教育上最热衷的话题上,就是如何给孩子提供最熟悉最安全的伙伴群体。


还好特特一家居住生活的小镇大小适中,既有丰富的各种为孩子们提供的兴趣班和儿童娱乐场所,又不至于大得来同龄孩子只能在幼儿园碰面。


去超市,去餐馆,去小公园,去游泳池,甚至只是周末陪妈妈去咖啡馆吃蛋糕,陪爸爸去洗车,都会有小朋友在喊特特,特特从最起初的羞涩到现在也会主动跟见过面的小朋友打招呼,迅速打成一片忘了妈妈在哪里。


在一个热闹而熟悉的环境里,孩子的安全感增加,自然而然的独立性增加,他不怕离开你,因为他知道你在哪里,更知道身边有一路相随的小伙伴。


如果您喜欢我写的原创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并分享到朋友圈中,让原创文章走的更远。我会持续更新特特一家在德国的所见所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方文化碰撞。谢谢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